<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文淵趣話

        江風湖光緣

        期次:第1686期    作者:·孔岡   查看:20

        北京大學校友回憶參觀寧波中學歷史館,受到啟發后了解到“五馬”文化館的背景和意義。文章描述了馬裕藻等“五馬”在北大和寧波中學的貢獻,以及北大與寧中的歷史聯系。作者對“五馬”身上守正創新的思想表示認同。


        1908年,寧波府中學堂新校舍 ,沿奉化江而建的校舍一景

        馬裕藻


        今年春節剛過,我就乘上了去寧波的高鐵。除了避開春運高峰,還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鄞縣馬氏家族是寧波文化望族之一。其中,馬家五位同胞兄弟馬裕藻、馬衡、馬鑑、馬準、馬廉,昆仲群起,世稱寧波“五馬”。在 20 世紀上半葉,寧波“五馬”都在北京大學和原燕京大學任教,與當時享譽北平文化教育界的紹興“三周”(周作人、周樹人、周建人)、湖州“三沈”(沈尹默、沈兼士、沈士遠)齊名。近年來,“五馬”的故鄉寧波鄞州區邱隘鎮人民政府正在積極籌建“五馬”文化館。由于他們知道從馬裕藻、馬裕藻之女馬玨、馬玨之女楊康善,到楊康善之子本人和我的妹妹孔濤(在北大任教)是北京大學直系四代傳承世家,所以從去年起,“五馬”文化研究者、“五馬”文化館策劃人謝裕波先生就邀我來寧波看看。

        第二,今年元旦之際,我去看望著名文史專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安平秋先生。當他得知我有撰寫《馬裕藻先生年譜》的想法,同時我也為自身淺陋的學術根底而惴惴不安時,安先生給予了我巨大鼓勵和具體支持,并建議我先去一趟馬裕藻先生的祖籍鄞縣,就是今天的寧波市鄞州區。

        意想不到的是,初次見面時謝裕波先生首先把我帶到了寧波中學。楊校長、傅校長和校史館李老師熱情地迎接了我們。楊校長跟我說的第一句話是:“歡迎馬校長的后人從北大來寧中(寧波中學)做客!”

        就這樣,在老師們的導引下,我走進了大家習稱的“寧中”,走進了她的光榮校史,也重新認識了那些從寧中走出來的北大人……

        1898 年,當京師大學堂的匾額在帝都掛起的時候,在兩千多里之外的東海之濱,寧波儲才學堂也創立了。1904 年,儲才學堂改名為“寧波府中學堂”,1907 年,由湖廣總督張之洞親題校碑。

        1909 年,馬裕藻任寧波府中學堂監督(校長)。

        馬裕藻(1878—1945),字幼漁,浙江鄞縣(今寧波鄞州)人,早年留學日本,與蔡元培、魯迅、陶成章等交往密切,深受他們革命思想的影響。他是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弟子,對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有精深研究。

        1913 年,馬裕藻作為浙江省代表,到北京參加國語讀音統一會。作為首倡者之一,他促成了中國第一部官方正式頒行的《注音字母》的誕生。同年,馬裕藻進入北京大學,教授文字學、音韻學。

        1916 年底,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改革,促進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1917 年,蔡元培任命馬裕藻為國文系系主任。馬裕藻作為北大評議會最年長的評議員,堅決擁護、全力支持蔡元培改革北大,力主“民主辦學、教授治?!?。作為北大國文系(今中文系)任職最長的系主任(1917—1935),馬裕藻積極延聘魯迅等名師大家到北大,推動了北大研究所國學門和中文系的建設。

        1919 年 5 月 7 日,“五四”反帝愛國運動傳到寧波后,寧波中學學子群情激昂,奮起響應。9 日,寧中為聲援北京學生“五四”反帝愛國運動,寧中學生自治會聯絡寧波各中學學生自治會,舉行集會,發表通電,開展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

        5 月 13 日,北大評議會召開緊急聯席會議,一致決議挽留憤而辭職的蔡元培校長,并推派李大釗、馬裕藻、馬寅初等為代表,赴教育部請愿,表示如蔡元培不留任北大校長之職,北大教員即一致總辭職。6月22日,教育部不得不派官員與馬裕藻等北京大學師生代表到浙江迎接蔡元培回京復任……

        “本是同庚生,共育棟梁才”。在跨越三個世紀的滄桑歲月中,北大與寧中都是誕生于戊戌維新之際、成長于民族危難之中、壯大于國運昌盛之時。從勇立時代潮到擁抱新中國,從春天的故事到走進新時代,北大與寧中都曾在各自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產生了深遠影響,彰顯了中國幾代知識分子自強不息、教育強國的信念和追求。特別是在 127 年的流金歲月里,楊敏曾、馬裕藻、桂立剛等北大校友曾執掌寧中,一大批優秀的寧中人后來走上紅樓,步入燕園,他們中的杰出代表有屠呦呦、王義遒、傅璇琮、王陽元……

        徜徉在寧中的校史館里,耳畔不時傳來充滿自豪的講述——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來過我?!豆伯a黨宣言》中文版首譯本作者陳望道先生來過我?!贝笤毙iL馮定是寧中校友……北大物理系首任系主任何育杰是寧中校友……1998年寧中建校 100 周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珮云給我們題詞,她曾經是北大黨委書記……

        當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出校史館時,我對謝先生說:“我終于明白您的用意了,您是讓我從根基開始啊!”

        謝先生說:“2007年10月,中國百年名校陳列館揭牌儀式在江蘇無錫市舉行。全國首批進入陳列館的具有百年辦學歷史,辦學成績輝煌的高級中學只有24所。寧波中學是浙江省唯一一所首批進館的百年名校。”

        我說:“其實我一直在思考寧波為什么要籌建‘五馬’文化館。王義遒教授對此有一番見地,我很是認同。他說,‘寧波五馬不僅引進了西方現代教育思想,同時還保存了中國傳統的國故?!麄冊诋敃r的大眾還非常蒙昧的時期就在寧中、在北大體現出了革新思想,從而開啟了民智。也正是這種思想把寧中與北大聯系起來,使兩校分別成為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領頭羊?!?/p>

        謝先生說:“屠呦呦教授用西方科學方法從國草藥中提取青蒿素,傅璇琮先生成為文史大家,王義遒先生2023年獲評中宣部、教育部10名全國最美教師之一,王陽元院士對中國芯片做出巨大貢獻,其實都是繼承和發揚了‘五馬’身上這種守正創新的思想?!?/p>

        我說:“看來,我們人還沒到‘五馬’文化館,心已經到‘五馬’身邊了?!?/p>

        (作者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2005屆校友)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