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tvblx"></video>

  • <form id="tvblx"><span id="tvblx"><track id="tvblx"></track></span></form>

      <form id="tvblx"><pre id="tvblx"><noscript id="tvblx"></noscript></pre></form>

        <em id="tvblx"><source id="tvblx"></source></em>
      1. 自我革命 永遠在路上

        期次:第1686期    作者:燕繼榮   查看:22

        文章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如何保持長期執政,強調自我革命和民主監督的重要性,指出革命政黨要內外兼修,進行制度建設,才能應對老化、退化、僵化等威脅。

        我黨始終把黨的建設作為頭等大事。近年來,從解決“大黨獨有難題”入手,以“如何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自我革命、全面從嚴治黨、堅決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進行了深刻的剖析。這些有益的理論分析都指向一個重要的政治議題:革命政黨如何保持長期執政?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一文開篇指出:“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如何成功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這是擺在全黨同志面前的一個戰略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中,我們不斷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在毛澤東同志當年給出‘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的第一個答案基礎上,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那就是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笨倳洶腰h的自我革命形象地比喻為黨自覺地“拿起手術刀來革除自身的病癥”,“割除一切滋生在黨的肌體上的毒瘤”。

        政黨政治是現代政治的普遍特征。當今世界,政黨數量眾多,但真正具備自我革命能力的少之又少。通常,隨著政黨年齡的增加,大多數政黨都會出現成員老化、思想僵化、新生力量不足等現象。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大多數政黨又總是逃脫不了歷史周期率,經常出現權力腐敗、組織松懈、精神懈怠、脫離民眾等狀況。而且,在執政業績光環的照耀下,容易犯上傲慢自大、忽略自身不足、忽視自身問題、諱疾忌醫等各種毛病。正是基于上述情況,一些老黨大黨由于妄自尊大、驕傲自滿、不思進取,或者由于不敢正視自身問題、無法正確總結經驗成就,往往錯判誤判形勢,從而導致嚴重的政治后果,甚至遭遇亡黨亡國的厄運。建黨93年、執政74年的蘇聯共產黨之所以垮臺,就與其停滯、僵化、漠視變化,不能自我革命,不能與時俱進密切相關。

        在一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執政地位和執政權力保證了政權的穩定性。但是,長期執政容易使政黨官僚化,而政黨的官僚化,就為其脫離群眾、脫離社會、形成利益團伙創造了條件。一旦政黨漠視自身問題,沉醉于權力的享受,就會出現腐化變質、背離初衷的問題。有研究指出,西方主流理論界普遍認為,一黨執政無法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例如,美國政治學家薩繆爾·亨廷頓就說過:“一黨執政的國家,缺乏自我更新的機制,就會嚴重侵蝕到政權的合法性?!保ǔ鲎杂凇久馈克_繆爾·亨廷頓:《第三波:20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劉軍寧譯,上海三聯書店 1 998 年,第 57 頁)在西方主流學界看來,列寧主義政黨的集中制導致了封閉性和保守性,難以有效克服特權和腐敗問題。有觀點認為,“列寧主義體制本質上是自上而下的動員體制,不具備傾聽和回應社會總體要求和需求的反饋機制。”(出自于【美】沈大偉:《中國共產黨:收縮與調適》,中央編譯出版社201 2年,第 8 頁)他們認為,只有通過多黨輪替和政治競爭,才能解決政黨自身存在的問題。這些學者指出:“由于擁有選舉政治、公民社會、議會、開放的媒體、利益集團和其它能將不同需求集中的機制,民主制顯然更善于接受和回應社會的反饋信息”;民主體制可以通過選舉來進行自我更新,可以帶來新的政策和來自外部的新的期許。

        然而,理論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距離。冷戰以來許多“新興民主國家”遵循了上述理論,也照抄了競爭式的民主選舉方案,但似乎也沒有很好地解決長期執政的問題。與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共產黨通過改革開放,迎來二次革命,贏得了繼續執政的資本。

        一些學者注意到,中國共產黨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既善于根據形勢的變化適度調整自己的意識形態和政策,也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在吸收外部成果的同時,堅持黨的領導地位和政府的主導作用,堅持自己的改革底線。美國漢學研究者和中國問題研究專家沈大偉認為:中國共產黨清醒地認識到失去執政地位的可能性確實存在,它的領導人和干部也確信,只要進行自我反省、調整和實施具有先見之明的政策和改革,就可以避免通常的命運。近年來,更多的海外中國問題研究者經常使用“韌性”(resilience)來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特性,用“適應性”(adaptive)、“自我糾錯”(self-correct)”等概念來分析其原因。在他們看來,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在意識形態和理論的創新、制度建設上的努力,還是在對新生力量的吸納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中國共產黨擁有適應社會經濟和環境變化的調整能力,和蘇聯、東歐的共產黨完全不同。

        應當承認,不論西方還是中國的學者,都肯定了民主監督和自我革命對于解決政黨長期執政問題的重要作用,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認識和表述異曲同工。

        眾所周知,對于黃炎培先生在延安窯洞里提出的中國共產黨如何能夠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問題,毛澤東回答說,我們有人民民主,人民會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才不會人亡政息。這是毛澤東給出的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一個答案。經過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人民民主、人民來監督政府,這是一種外在的力量;自我革命,這是一種內在的力量,而且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這兩種答案提供了內外分析的兩個維度,可以作為“革命政黨如何保持長期執政”的理論解答。

        革命是一個政治概念,“自我革命”體現了執政黨守正創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態度、要求和決心。自我革命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去理解:狹義的自我革命意味著執政黨要對內依法依規,始終從嚴治黨;廣義的自我革命意味著執政黨要對外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自我革命,革誰的命?革腐敗主義的命,革形式主義的命,革官僚主義的命,革慵懶散奢的命。

        人民民主監督與政黨自我革命,這是革命黨能夠長期執政的保障。但真要落實人民監督和自我革命也并非易事。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權力腐敗、脫離群眾、慵懶散奢是執政黨的通病,那么,針對這三種病癥下藥開方,進行制度建設,就是執政黨內外兼修的課業。必須承認,老化、退化、僵化、固化、弱化、腐化,這些挑戰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威脅始終存在,因此,民主建設沒有終點,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

        (作者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紀檢監察研究中心主任)


        報刊導讀
        国产伦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